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幼儿园东六园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安全计划
班级:大二班 教师:潘丽丽 汤敏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好奇心强、活动能力提升,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仍有待加强。为切实保障幼儿在园期间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计划。
一、安全目标
1.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减少一般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规避危险。
3.强化教师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教师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确保班级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4.加强家园合作,形成家园共育的安全防护网络,共同为幼儿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二、安全措施
(一)日常活动安全管理
1.晨间接待与离园安全:教师提前到岗,热情接待幼儿,认真检查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所带物品,防止幼儿携带尖锐、细小物品或危险玩具入园。离园时,严格执行接送制度,核对接送人身份,确保幼儿由家长或指定接送人安全接走。对委托他人接送的情况,必须提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做好记录。
2.教学活动安全: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前,教师仔细检查活动场地、教具和设备,确保其安全性。例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时,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实验材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开展体育活动前,检查运动器械的牢固性,清理活动场地的障碍物。活动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纠正幼儿的危险动作,防止幼儿因碰撞、摔倒等造成伤害。
3.生活活动安全:在幼儿进餐、午睡、如厕等生活环节,教师加强巡视和指导。提醒幼儿正确使用餐具,避免因争抢餐具或误吞食物导致意外;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避免幼儿蒙头睡觉、玩危险物品;教育幼儿有序如厕,不推挤、不打闹,防止滑倒、摔伤。
(二)安全教育与培训
1.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每周开展一次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内容涵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安全等多个方面。通过故事、图片、视频、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例如,开展 “交通安全小卫士” 活动,让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模拟过马路场景,学习正确的交通规则;组织 “消防演练”,让幼儿了解火灾的危害,学习火灾逃生方法和灭火器的使用。
2.随机安全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抓住各种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安全教育。如发现幼儿攀爬高处、触摸电源插座等危险行为时,及时进行制止和教育,让幼儿明白行为的危险性;遇到雷雨天气,向幼儿讲解雷电安全知识,教会幼儿如何在雷雨天气保护自己。
3.教师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安全培训,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应急处理方法。邀请专业人员如消防员、医生等来园开展安全讲座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安全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安全演练,如防震演练、防暴演练等,确保教师在面对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保护幼儿安全。
(三)安全环境创设与检查
1.班级环境安全检查:每日对班级教室、活动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包括门窗、桌椅、电器设备、玩具等,发现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维修或更换。定期检查班级药品的存放情况,确保药品妥善保管,避免幼儿接触。同时,合理规划班级物品摆放,保持通道畅通,防止幼儿绊倒、撞伤。
2.户外活动环境检查: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前,教师对户外场地和器械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滑梯、秋千、攀爬架等大型玩具是否牢固,螺丝是否松动;查看地面是否平整,有无积水、碎石等。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停止使用相关区域或器械,待维修完毕后方可再次使用。
(四)家园共育保障安全
1.安全宣传与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园联系栏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幼儿安全教育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监管。例如,提醒家长在节假日注意幼儿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幼儿不私自到河边、池塘等危险水域玩耍;告知家长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家长以身作则,遵守交通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家长安全培训与参与: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安全培训活动,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幼儿安全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如邀请家长担任安全监督员,对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的安全护导工作,协助维护幼儿入园、离园时的秩序。
三、安全应急预案
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安全事件,如火灾、地震、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各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2.应急演练与总结:定期组织幼儿和教师开展应急演练,让幼儿熟悉应急逃生路线和方法,提高幼儿的应急反应能力。每次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找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和优化,不断提高应急处置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