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配置员
语言区区域游戏活动规划表(大班 )
一.游戏预设背景或意图:
图书区是幼儿学习听说读写的关键场所,它应该包括可以用来看书、听录音带、写东西、讲故事的空间。在阶段性主题《图画书,我们的好朋友》背景下,我们在阅读区里创设有趣、有意义的阅读区、书写区和倾听区;投放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故事、录音资料,等等;提供多种书写工具,从而满足幼儿听说读写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在与图画书多角度、多方式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图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二.幼儿年段特点分析: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整体):一方面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有一定自我约束能力,能够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愿意向同伴学习,这是他们进入小班必须适应的。另一方面他们仍处于幼儿阶段,思维中具体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学习过程需要与具体活动相伴随。因此,他们的学习过程又必须是活动化的。活动化的共同学习也就成为大班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阅读有关):
1.挑选书籍:较大的学前幼儿专注的时间长些,喜欢的是那种情节可以预测的书,也能欣赏幽默、奇幻的内容,并且开始喜欢看与听一些发生在遥远地方的故事。
2.书写阶段:一般来说,在中班接近尾声、大班刚要开始的时候,幼儿写的东西更有组织了。他们知道书上的字母不是随便乱放上去的。通常他们会坐下来,写一排又一排的字母,有时候还会按照字母的顺序来写。接下来,幼儿会把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变成字。
◎《纲要》—语言领域—阅读与书写准备(5-6岁)发展指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专注地阅读图书。
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
3.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
3.对看书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
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2.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
3.写画时姿势正确。
◎阅读区空间布局:布置在安静且采光较好的地方(清晰的界分;阅读区的大小,应能容纳5-6为儿童同时进行阅读)。 ◎区域划分:阅读区、书写区和倾听区(相对有划分,但需要挨个靠近,因为每个区域中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的) .阅读区:有令人放松、舒适就坐的地方(沙发、靠垫、枕头之类)、柔和的光线、柔软的地毯; .书写区:有供幼儿坐下来的桌椅、各种写作工具、各种写作材料、空白书、自制图书材料; .倾听区:小音响、耳机、音频素材以及与音频相配套的绘本故事书;可提供与故事情节相对应的木偶、绒布形象或其他道具表演材料。 ◎好书推荐:利用海报呈现的形式在阅读区的显眼处呈现本周(本日)好书推荐的内容(可教师提供,可请家长带着孩子协助提供) ◎绘本提供:《请回信》、《收集东,收集西》、《獾的礼物》、《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胡萝卜味的苍蝇》、《其实我是一条鱼》、《狼、鸭子和老鼠》、《花婆婆》、《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大狗医生》、《消防站的一天》、《快递员奥托》、《巴特恩的裁缝梦》、《老鼠牙医地搜头》...... |
游戏内容 | 游戏材料 | 关键经验 | 玩法建议 | 关注、指导要点 |
写信 | .绘本故事《请回信》 .多种书写工具、纸张和桌椅 .信封(可以是自制的) .用来投放以及拿取信件的“信箱” .板面:供幼儿记录“信寄给谁”、“信是否拿走”等信息。 | .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自己想和同伴表达的话语,提高初步的书写兴趣和能力。 .在和同伴互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伴友谊。 | .阅读绘本故事《请回信》,了解角色间相互回信的方法。 .把自己想和某个同伴说的话语记录(画、写)在信纸上,并在板面上记录:“几月几日,某某→某某”,并将信件投放在“信箱。 .同伴平时路过阅读区,看到有朋友给自己寄信了,便来取信,在相应处打钩表示信已取走。 .回信后,继续继续在板面上记录,提醒朋友来取信。 | .信寄给谁、朋友是否来取信、是否有回信,在幼儿操作中起初可适当提醒。 .可利用区域游戏交流分享或其他时段分享幼儿写信的方法,差异资源互学。 .关注引导班级中常有来信幼儿的情绪情感和经验方法,同步需要关注一直都没收到同伴来信的幼儿的情绪情感,鼓励他们主动写信。 |
自制图画书 | .多种书写工具(包括订书机)纸张和桌椅 .有供展示幼儿自制图画书的空间(可借助于夹子悬挂、可竖放陈列) | .尝试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 .在了解图画书基本构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自制图画书的内容和形式(如:封面、页码...); .愿意把自制图画书的内容和想法与同伴分享。 | .将班级中前期亲子自制图画书中的范本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主学习。 .在幼儿自制图画书的过程中,及时引导或介入,如:需要协助幼儿写相关文字的、标注页码、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进一步完善。 .做完之后,可倾听幼儿讲述;同时鼓励幼儿把故事分享给同伴,或者利用区域游戏交流分享时段引导。 | .对于想做但是不知如何自制时,教师可在一旁指导,适时放手。 .区域游戏分享时,教师可把自制图画书的关键点引导幼儿去关注和学习;同时鼓励幼儿打开思维(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制成图画书,可举例引导)。 .可将幼儿自制的图画书专门陈列在阅读区,提高成就感,同时引发同伴互学的氛围。 |
听录音 | .小音响、配上耳机 .有配套的绘本故事书 .有与绘本内容相配的录音文件 .舒适的桌椅或坐垫 | .能够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想听的录音故事; .能够专注地倾听故事,同步配合翻看配套绘本故事,提高倾听习惯和能力。 .如录音中有需要跟着说或对话的,可结合故事内容进行互动。 | .戴上耳机、打开音响,跟随录音文件听故事。 .可以一边翻书一边听故事,过程中可随时跟着故事一起讲述。 .引导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故事内容画下来或说出来。 | .与录音文件相配套的绘本故事书可与音响耳机投放在一起,便于幼儿取放。 .可制作海报,吸引幼儿。 .所录音的文件内容:故事中讲到对话或有重复话语等等词句后,可适当停顿或语言引导幼儿跟着讲述。 .录音文件来源:教师讲述或利用家长资源。 |
我的电台 | .录音笔(平板) .相关的绘本故事书、幼儿自制的图画书或其他配合录故事的材料 .舒适的桌椅 .画笔和纸张 | .在前期他人的方法引导基础上,能初步自主使用录音笔。 .大方自信地录制故事(自制、绘本故事、其他相关适合录制故事的材料,等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把自己愿意讲述的故事录制在录音笔中;还可以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录制故事并保存; .区域游戏分享或其他时段,将幼儿录制故事进行播放,提高成就感,同时鼓励其他幼儿参与。 | .可鼓励幼儿把自己所讲述的故事表征出来,呈现在板面上,提醒同伴来听。 .对于部分想讲述但是不能完整清晰表达的,起初教师可带着孩子一起录制故事。 |
故事盒 | .故事盒分类成不同类别,包括:人物图片、时间图片、场景图片、活动图片,等等。 .操作底板:用来有序插(摆)从故事盒中抽取的不同类的图片。 | .愿意并能相对持久地操作故事盒中的各类图片,将多个图片串联创编出故事。 .在创编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从不同的分类图片中各抽出一张,如:人物——小猴;时间:下午;场景:大树下...... .将不同卡片先后插在操作地板上,并尝试自己编故事;同步可录制故事。 | .幼儿讲述时,教师可在一旁用文字记录或提醒幼儿录制保存。 .不同类的图片组合在一起会产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内容,教师可带着孩子一起感受创编故事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