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活动主题---麦子
一、主题背景:
夏天到了,麦子都成熟了,看到幼儿园一角的麦子已经成熟,我们便向孩子们讲起了麦子的由来。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主题,生成了一系列活动: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麦子的特征
2、在运麦子以及用麦子可以做出许多食品过程中,等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初步的劳动能力,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快感。
3、对麦子产生兴趣,知道麦子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三、主题环境创设
1、组织幼儿运麦子
2、幼儿观察各种麦秸制品
名称 |
指导要点 |
生活区 |
1、让幼儿学习如何搬运麦子 2、让幼儿学习利用大麦可以制造出哪些食物 |
美工区 |
1、提供长短不一,形状不一的麦子让幼儿进行绘画 2、依据麦子的特征进行造型。 |
语言区 |
提供麦子生长过程照片、图片或书籍。
|
科学区 |
让幼儿观察麦子的生长。 |
四、主题教学活动计划表:
周次 |
活动名称 |
活动形式 |
活动目标 |
一
周 |
你认识我吗 |
集体活动 |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
我来运 |
集体活动
|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
|
麦秸制品 |
集体活动
|
1、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
|
我是面点王 |
集体活动
|
1、激发幼儿对各种面制品的兴趣,感受动手劳动的快乐。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
|
稻子和麦子
|
集体活动
|
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
|
种麦子的小兔子 |
集体活动 |
1、知道种麦子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并认识字卡。 |
五、主题家园共育:
1、家长提供麦子
2、请家长和孩子制作有关麦子的食品
六、主题特色:
(二)资源选择的合理性
我们所挖掘的自然资源——麦子,即考虑到了自然资源的特性,又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的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常常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在搬运麦子,制作有关麦子的点心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在进行主题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幼儿的需求和特点,从孩子的身边入手,贴近孩子、贴近生活,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来构建新知识。
(三)教育环境的多元化
在整个主题的实施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元化的环境。在搬运麦子这一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动手,赋予了孩子蓝天下快乐学习的自然环境;在品尝麦子制作的点心中我们的孩子不但在活动室中活动,我们还去了幼儿园的食堂学习感受;在搬运麦子的活动中,我们利用了幼儿园的大操场让幼儿大展手脚;多元化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乐想、乐说、乐做。
七、主题活动组织与实施
麦子熟了
主题目标:
1、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感受农活的乐趣,体验麦收的快乐。
3、知道珍惜粮食。并能用小麦制作加工各种产品。
活动一:你认识我吗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麦的一生》录像一盘: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
a、你认识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说一说。
b、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4、带领幼儿到麦田里去拾麦穗,体验农民的辛苦劳动。
5、幼儿将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你认识我吗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麦的一生》录像一盘: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
a、你认识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说一说。
b、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3、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4、带领幼儿到麦田里去拾麦穗,体验农民的辛苦劳动。
5、幼儿将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我来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
活动准备:麦子、平衡木、圆拱桥、小桶、瓢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准备活动;
2、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自由练习走平衡木、钻桥洞;
3、天快下雨了,(雷声)我们快来帮农民伯伯把麦子运回来吧!
4、幼儿自由结伴分组游戏。
5、把麦子送到磨坊。
麦秸制品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对各种麦秸制品的兴趣。
3、引导幼儿在认识麦秸的基础上,学习用剪、贴、粘等方法制作各种物品。
活动准备:
1、麦秸、线、彩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1、观察讨论:
a、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麦秸制品。水如粘贴的小船、穿的各种彩条、编织的小鱼等。
b、师生谈话: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2、讲解几中麦秸制品的制作方法。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
4、展示作品并讲评。
我是面点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各种面制品的兴趣,感受动手劳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幼儿用面粉制做各种食品。
活动准备:
1、用水、西红柿汁和的各种颜色的面;面点用的大小盘子、电锅
2、各种面点若干(馒头、花卷、蒸包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儿歌《大大的馒头哪里来》,引导幼儿了解面点的由来,激发幼儿制作面点的兴趣。
1、带领幼儿参观农家饭庄,观察各种面点。
师生谈话:你看到了什么?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2、幼儿学习制作面点。
示范:制作馒头、花卷、麻花的过程。
3、幼儿洗手后动手做面点,教师巡回指导。(背景音乐---喜洋洋)
4、蒸面点。
将幼儿制作的各种面点放在锅里。
5品尝面点。
请幼儿品尝劳动的果实。(背景音乐《厨师乐》)。
稻子和麦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区分稻子和麦子的不同
2、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活动准备:稻子、麦子实物和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 认识稻子和麦子
1、引出:这几天呀,农民伯伯很开心,他们种的庄稼都丰收了。请你们来说说秋天有哪些庄稼丰收了?
——————稻子、玉米、棉花、各种豆…….
2、flash欣赏:丰收的秋天 (加入动作)
小结:秋天有很多庄稼都丰收了,有稻子、棉花…..,真是个收获的季节!
3.可是呀,农民伯伯遇上了一个难题,他呀分不出稻子和麦子,让我们来帮帮他吧。
(分稻子和麦子)说说稻子和麦子有什么不同?(图片)
————稻子长的弯弯的,象……/麦子长的直直的,象…… (稻穗和麦穗)
4.稻子和麦子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小秘密?(脱粒后的稻子和麦子)
————麦子有一根根尖尖的,象针一样的 (麦芒)
————稻子头上有个小缺口、白色的,麦子身上有一条裂缝
————稻子用来做米饭、米糕、稀饭,麦子用来做蛋糕、面包……
————稻子长在水田里,麦子长在旱田里
小结:原来呀,稻子和麦子有这么多的小秘密,他们各有各的用处。
二、 故事:稻子和麦子
1、 稻子和麦子一个种在水田里,一个种在旱田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2、 小结:原来呀,他们太调皮了,经常打打闹闹……(提醒幼儿在玩的时候不能打架,注意安全)
三、 歌表演:鼓上的小米粒
“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小鼓唱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的低,鼓上的小米粒蹦蹦跳跳,蹦蹦跳跳。……”
种麦子的小兔子
【活动目标】
1、知道种麦子要付出很多的劳动,并认识字卡。
2、能与同伴合作种谷类,并学习做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谷类的种子若干、分类盒若干、棉花。
2、记录本、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学汉字。
1、出示字卡“小兔子”“麦子”。
幼儿认读,再完整地读《小兔子种麦子》。
2、卡片“春天”。
小兔子看见农民在地里播麦种子。
3、卡片“麦种”它也把麦种撒在地上。
4、农民伯伯的麦子长出了“苗”可是小兔子的麦种却不见影子。
小兔子问牛伯伯,牛伯伯说:“种子要撒在翻过的土地上,才能扎下根的。
小兔子把土扒拉扒拉,重新撒下“麦种”(每个字词老师自己说出或引导幼儿说出。)
故事讲完,字卡全出示在黑板上。
二、集体认读字卡。
三、游戏:找字宝宝。
教师指读一个,幼儿从众多的字卡中找出来。
四、听录音故事。
延伸活动:集体结伴种五谷类,体会播种的乐趣,并做好种子生长观察记录。
附故事:小兔子种麦子
春天,小兔子看见农民在地里撒下麦种,它也把麦种撒在地上。过了一段时间,农民地里长出了青青的麦苗,小兔子的麦种连影子都没有了,小兔子问牛伯伯:“牛伯伯,我也在地上撒下麦种,为什么没有了呢?”牛伯伯说:“种子要撒在翻过的土地上,撒在硬土上扎不下根。”小兔子听了以后,把土地又扒拉扒拉翻了一次,重新撒下了麦种。
夏天,农民地里的麦子长得绿油油的,小兔子的麦子又矮又黄,小兔子问猪阿姨:“猪阿姨,我种的麦子怎么会是那样的呢?”猪阿姨说:“麦子种下去以后,要给它上肥料才长得好。”小兔子赶紧给麦子追肥。
秋天,农民地里的麦子结了穗,小兔子地里的野草长得比麦子还多,小兔子生气地叫:“怎么会这样呢?”小马告诉它:“种麦子要除草、抓虫,天干的时候还要浇水。”母鸡大婶说:“麦子收割以后还要打场,磨粉”。
小兔子张大嘴巴说:天啦!种麦子这么麻烦呀!